【主编导读】数字化环境下企业管理会计如何创新?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转型进入企业实践,我国数字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50.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1.5%。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很多企业通过能力升级、技术创新、战略更新等创新策略来实现传统范式向数字范式的转型,在此过程中,企业战略执行、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成本管理等管理会计工具势必要结合数字化技术,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那么,企业应如何针对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通过数字化工具为企业管理会计提供创新呢?本期刊发的8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林斌等撰写的《CASE时代丰田成本管理的传承与演进——以广汽丰田为例》一文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汽车行业,CASE[connected(互联化)、autonomous(自动化)、sharing(共享化),electrification(电动化)的首字母]时代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然而,在经济下行和CASE时代双重背景下,广汽丰田依旧保持着10%以上的利润率,远超同行业4%~6%的利润率水平。广汽丰田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该文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梳理和数据 分析,从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与成本管理运行机理层面,探讨了广汽丰田成本管理的传承和演进。案例研究发现,丰田的管理思想和TPS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传播,但具体实现路径和方法却在不断演化。广汽丰田坚守经营哲学和TPS两大基本理念,基于“合营”优势和与利益相关者构建的良好的信任关系,全体员工基于信 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TPS工具与方法持续进行本土化改善,在数智化、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成本管理具有标杆意义并具借鉴价值。

赵秀芝等撰写的《数字化转型对成本管理的影响路径研究——基于价值链视角的案例分析》一文,基于价值链成本管理的视角,结合徐工机械数字化转型的案例,梳理了数字化转型对价值链成本管理的影响路径。该文发现,数字化通过数据实时采集、数据模拟、数据协同共享、数据挖掘与预测等方式可以全面提升全价值链的成本管理能力,并通过“数字化转型—成本管理—数据利用能力”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企业价值链的持续优化。首先,数字化转型通过内部价值链赋能成本管理精细化。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将数字化、智能化贯穿内部价值链的研发、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管理等业务场景,通过智能化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降低运营成本。其次,数字化转型通过外部价值链成本管理协同化,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沟通协调能力,提升透明度和协同效率,促进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徐工机械纵向贯穿外部价值链的上游供应商及下游经销商、客户等,打造了数字化贯通全价值的运营体系,实现了降本增效。最后,数字化转型通过形成动态的数据利用能力从而在价值链内形成持续的良性循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形成的持续的数据治理能力、协同研发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可视化能力、物流协调能力、市场分析与应变能力、科学决策能力、供应商数据整合能力、客户数据整合能力等,有助于其应对新的市场变化和数字技术发展,有助于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激发整个产业链的创新活力。

宋翔宇等撰写的《数字化赋能管理会计创新促进企业价值创造的机理研究——以海尔生物为例》一文,以海尔生物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数字化如何赋能企业管理会计创新,并具体分析了管理会计创新促进企业价值创造的机理。研究发现,海尔生物利用数字化技术、数据资产和数字化组织,实现了企业管理会计工具、管理会计报告和绩效管理方法的创新,这些创新能够增加收入、优化费用和控制成本,促进企业的价值创造。

为应对数字化和管理会计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第一,企业应通过加强内部沟通、激励机制调整等措施,推动组织结构的变革,支持数字化转型和管理会计创新。第二,企业应制定合理的数字化投资计划和回报预期,可以通过分阶段实施、评估投资效果并动态调整等方式,逐步推进管理会计创新工作。第三,企业应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改变员工理念,提升员工技能,使其能够熟练应用数字技术和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以提升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效率,扩大企业收入,控制成本费用,创造价值。

纳超洪等撰写的《全产业链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下的管理会计实践——以云天化股份为例》一文,以全产业链企业云天化股份的财务数字化转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数字化转型的动因与过程,发现云天化股份通过财务数字化转型,运用价值链管理、成本管理、产供销管理、风险管理等管理会计工具,支持了产业转型和产业链延伸,降低了公司全产业链运营成本和风险,提高了产品竞争力,提升了公司绩效和 价值。

吴常华撰写的《数字化环境下企业管理会计内容创新研究——以成本管理中的电子发票应用为例》一文,以电子发票应用为例,探讨了数字化环境下企业管理会计内容的创新,分析了其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实践效果以及对财务人员角色的重塑和技能要求的影响。

在成本管理中,电子发票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电子发票实现了自动化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通过电子数据交换和存储的方式,电子发票实现了发票信息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处理,特别是在实时跟踪方面,电子发票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最后,电子发票系统可进行数据分析,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的成本控制策略。基于数字化环境,电子发票实现了成本管理的全面化、财务分析的智能化、内部控制的优化和决策支持的精准化。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子发票的处理效率和安全性,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陈芳等撰写的《基于业财融合与财务共享的企业智能财务建设——以哈尔斯为例》一文,探究了哈尔斯基于业财融合与财务共享的企业智能财务建设与应用模式。该文首先剖析了企业智能财务转型的驱动因素,继而详述了智能财务系统的构建过程及其架构。该研究重点围绕智能制造与智能财务的深度融合,以及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供应链的互联互通两方面,聚焦于智能财务系统的应用场景和效果。研究发现,智能财务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成本管控精度和资产管理水平,同时优化了资金管理流程,降低了经营风险。

哈尔斯在智能财务领域的建设与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构建基于业财融合和财务共享的智能财务系统,实现了智能制造与智能财务的深度融合以及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供应链的互联互通。智能财务的应用,不但显著提升了哈尔斯的生产效率和成本管理的精准度,为小批量、定制化、快速反应生产模式提供了可行性,而且优化了资金管理的流程,实现了资产的高效运营,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效率,降低了运营风险。

赵宇恒等撰写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基于TZ公司的案例研究》一文,以制造业企业TZ公司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内部控制建设为例,从内控五要素角度探讨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赋能内部控制的路径,并分析了可能面临的挑战,为制造业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发展与内部控制优化提供了思路。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TZ公司实现了业财流程的标准化再造和调整,实时监控关键风险,制定应对措施,提高了业务执行效率和准确性,强化了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为管理层提供了完备、及时的财务信息和风险评估,增强了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

李娟等撰写的《智能财务如何助推成本精益管理?——以秦山核电“两数一融”工单成本管理创新实践为例》一文,以秦山核电为例,基于其数字赋能、数据升值、业财融合的“两数一融”工单成本管理创新模式,着重介绍了其通过数字技术与数据价值深度协同实现成本精益管理的革新路径。基于案例公司工单成本管理存在的不足,该文结合企业实践,分析了实施“两数一融”工单成本的管理举措,如:瞄准管理痛点,推动构建全新工单成本管理体系;剖析工单业务流程,增量开发联结数据断点;分解成本要素,确保全工单全成本归集;整合业务系统,架设工单成本数据仓库;梳理成本指标逻辑分解树,实现业财数据全面关联;搭建工单成本管理驾驶舱,反映决策关注事项;创建数据分析模块,满足业财融合联动管控;建立数据标准,推进数据资产建设。这些举措有效地提高了成本管理效率。

总结下来,我们发现,数字化环境下企业管理会计的创新没有标准模板,企业必须结合经营实际特点和管理流程,深入开展管理会计内容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搭建科学适用的数据环境尤其是开放式数据系统是数字化环境下管理会计创新的前提,结合企业管理会计的实际明确问题导向和精准定位是数字化环境下管理会计创新的方向,有效的跨部门协作是数字化环境下管理会计执行的必要保障。我们期待更多、更优秀的企业实现数字化环境下的管理会计创新。

 

推荐阅读

作者:吕长江 2024年第4期

相关阅读

创建时间:2024-12-23 20:38
收藏
加入VIP